当前位置: 首页 > 聚焦 > > 内容页

吴春宏:不让一个壮族群众返贫

时间:2023-06-14 14:08:14 来源:掌上曲靖 分享至:

如果要寻一个“望得见山,看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”的世外桃源,师宗县五龙乡平寨村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。这个壮族山村隐藏在五龙南丹山峰林的深处,便柳河在峰林间穿流,几个自然村沿河而建,呈现出一幅自然淳朴、宁静和睦的田园画卷。

平寨村辖8个自然村422户1823人。目前143户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中有111户是壮族。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吴春宏说:“打赢脱贫攻坚战后,我们要筑牢监测帮扶网,坚决不让一个壮族群众返贫。”

当双语干部 走村走心


(资料图片)

“在少数民族村工作,不懂民族语言,跟群众就坐不到一条板凳上。”吴春宏要求所有村干部都要成为“双语”干部,会走访、会入户、会沟通,会讲巩固脱贫攻坚的故事,传递党的好声音。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家在哪里、娃娃在哪里、大人在哪里、收入靠什么支撑,针对这些信息,村干部都要掌握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做到提户能知人、提人能知事、提事能知情。“常态化走访,让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,没有哪个是不认识我们村干部的。”

情相近才能心相通。村干部们用心用情用力,频繁入户了解群众的生活过得好不好、脱贫稳不稳定、有没有什么困难。从走村到走心,村干部们用踏实的工作筑起了一道暖心的“监测网”。

当急先锋 急事急办

吴春宏在动态监测走访中发现,村里时有突发困难户,这样的困难户,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不会主动申报,更不会在平台申请。对于这种情况,村党总支在把握监测标准、严格监测程序的同时,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一边帮群众争取政策,一边帮群众申请纳入监测。脱贫户杨小显于上月突发肝硬化,家里有3个孩子正在读书,生活开支较大,妻子又因要照顾生病的他不能外出务工,全家生活陷入困境。常态化的走访,让村干部第一时间发现了他家的情况,随即帮他申请大病救助,并走“绿色通道”申请将其纳入监测对象。同时,为了让杨小显家庭有稳定的收入,村干部还在“家门口”为他的妻子安排了公益岗位。从发现预警到实施帮扶不到15天的时间,雪中送炭的帮扶措施让杨小显病情稳定,对生活重新燃起了信心。

当有心人 扶智扶志

“在实际帮扶工作中,我深深感到精准纳入是软活计,精准帮扶才是硬活计。”吴春宏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他带领村干部,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,反反复复做工作,跑断腿、磨破嘴,发动群众发展产业、外出就业。

43岁的村民李桂华,村干部先后14次上门,终于说动他外出务工。村民刘碧莲,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去上海学理发,培训学习后的他在上海当理发师,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。

这样的事例一桩桩、一件件,群众看在眼里,暖在心里。全村围绕“人人有事做、户户有增收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、振兴乡村的工作目标,建立了“党组织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利益联结体,带动脱贫群众发展热区水果沃柑530亩、生态优质水稻1200亩、杉木3172亩实现增收。对土地较少、有劳动力的农户,全力稳岗就业,脱贫劳动力366人稳定就业。目前,平寨村正在依托独特的自然风景,打造田园风光走廊、万亩果园采摘基地等农旅项目,带动全村群众融入发展,振兴乡村。

“唱着山歌干农活”是平寨村壮族群众的日常写照。吴春宏说:“脱贫群众越来越多的笑脸、越来越鼓的腰包,就是对我们村干部最大的褒奖。”

曲靖日报记者 张锦文 文/图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财富头条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0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