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聚焦 > > 内容页

8月8日立秋,今年的立秋“不一般”,有三大特点,与往年大不同

时间:2023-07-08 12:08:26 来源:三农科普知识 分享至:

导语:8月8日立秋,今年的立秋“不一般”,有三大特点,与往年大不同

小暑一过,紧接着就要到三伏天了,按古人“夏至三庚数头伏,夏至四庚数中伏,秋后一庚数末伏”的说法,立秋后还有至少“一伏”的酷热天气,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。


(资料图片)

按照上面“三伏”的推算方法,今年三伏共计40天。其中,头伏为7月11日-7月20日,共10天,中伏为7月21日-8月9日,共20天,末伏为8月10日-8月19日,共10天。

也就是说,立秋后还有2天中伏,10天末伏,共计12天的伏天,天气依然很热。

在左河水的《立秋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:“一叶梧桐一报秋,稻花田里话丰收。虽非盛夏还伏虎,更有寒蝉唱不休。”,看来立秋后还有“秋老虎”!

“秋老虎”在立秋前后开始形成,是一种短期回热天气,一般发生每年的8-9月之间。

关于“秋老虎”,在旧时民间也有“二十四个秋老虎”的说法,意思是说,如果立秋当天不下雨的话,那么还要继续热24天。相反,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,哪怕只下了几点,则称为“顺秋”,天气会越来越凉爽。因此,在民间有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的说法。

那么,三伏天快到了,三伏中最重要的立秋和往年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呢?下面来具体看一下!

一、2023年是“早立秋”

立秋节气在公历上比较固定,一般再每年的8月7-8日交节。但是,在农历上就不固定了,因为,农历是阴阳合历,有闰月的年份是384天,没有闰月的年份是354天。所以,立秋在农历上相差很大。比如,去年立秋是农历七月初十,今年是农历六月二十二,相差18天。

怎么判断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呢?

所谓的“早”和“晚”指的是农历日期,因为,那时候古人还不知道公历是何物呢!就是说,如果立秋出现在农历六月份,就是“早立秋”,如果出现在农历七月份,就是“晚立秋”。

有人可能会说,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,其实,还真有!

由于立秋在公历上是固定的,在每年公历的8月7-8日之间。如果农历六月份就立秋了,到农历七月就已经是公历9月份了,公历9月份北方地区当然会“冷飕飕”了。如果,农历七月份才立秋,立秋后正值公历的8月初,还没出伏,当然“热死牛”了。

所以,能被流传上千年的农谚是有根据的,不可轻言“没有科学依据”!

2023年立秋是公历8月8日,这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二,显然今年是“早立秋”。

早立秋有什么说法呢?

老话说“早立秋冷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,看来,早立秋可能冷天会早来一些。

当然,能够让温度下降快的只有秋雨,在民间有“一场秋雨一场冷”,因而“十场秋雨要穿棉”的民谚。

二、2023年是“秋包伏”

古人把立秋交节那天和末伏开始的那一天成为“伏包秋”,把立秋后再开始末伏称为“秋包伏”。

由于有“秋后一庚数末伏”的说法,所以,立秋当天是庚日的年份是“伏包秋”,末伏出现在立秋之后叫“秋包伏”。

2023年立秋是8月8日,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10日,显然今年是“秋包伏”。

那么,“秋包伏”有什么说法呢?

通过上面内容,我们能够看出来,“伏包秋”在立秋后只有10日是伏天,热的时间较短。因此,在民间有“伏包秋,凉悠悠”。

而“秋包伏”是立秋后不只有末伏10天,还有中伏里的几天,热的时间自然就长。因此,在民间有“秋包伏,热得哭”的说法。

今年是“秋包伏”,看来,伏天相比要热一些。

三、2023年是“公秋”

立秋和伏天一样,也分早晚和公母,这主要是和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有关。古人把立秋落在农历六月份里叫“公秋”,把立秋落在农历七月份里叫“母秋”。

还有一种说法是,把立秋出现白天,叫作“公秋”,把立秋出现在晚上叫作“母秋”。

2023年立秋的交节时间是在农历六月二十二日,具体时间是早上2点14分,是“公秋”。

那么,“公秋”有啥说法呢?

老话说“公秋爽,母秋凶”,意思是说,公秋会热一些,母秋相对公秋会凉爽一些,但也热。今年是公秋,热天会长一些。

三伏天马上就要到了,您认为古人总结的谚语有道理吗?期待您的评论!感谢阅读。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财富头条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0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